
《屠户之子的科举之路》以清代科举为幕布,展开寒门子弟陈砚生用血肉之躯撞开命运铁门的史诗,他是市井屠户之子,“贱籍”二字像道无形的枷锁,让他在士族子弟的嗤笑声里,把屈辱碾成磨墨的清水——肉案油灯是书桌,磨秃的屠刀镇纸,剔骨的刀尖在兽骨上刻下四书五经,字迹里混着猪油与血腥气,偏要八股文章撕开一道口子,让“屠户”也能走进翰林院的朱门。
可命运总在他脚边撒碎玻璃:县试考官瞥见他字里“屠气”,冷笑斥为“玷污科场”;乡试又遭同窗诬陷“夹带”,污浊的唾沫星子差点淹了他赶考的路,家道在一次次盘缠耗尽中败落,母亲咳着血攥他袖口:“儿啊,别念了,回家……”灵堂前,他跪着烧书卷,火舌舔舐着墨字,忽有素帕从檐角飘落,绣着“字可污,志不可折”——那是清冷才女沈知微的暗语,她以诗文为梯,带他从肉案腥气攀上书山云雾;他以赤诚为墨,在她孤高的心上写下人间暖意。
从“孤灯照骨卷”的县试,到“墨战千卷书”的会试,他踩着偏见与算计一路向前,殿试那日,当朝权臣挑眉:“屠户之子,懂何士林清誉?”他却掷笔而起,八股取士埋没寒门、门第之见遮蔽真才,字字如刀剖开朝堂沉疴,金榜题名时,他站在太和殿前,身后是市井的烟火升腾,眼前是山河的清朗朗——原来屠刀能断牲喉,却斩不断寒门脊梁;墨笔能染白卷,更能写下为官一任、泽被苍生的铮铮誓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