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妈妈再爱女儿一次》
凌晨五点的厨房,苏梅总把荷包蛋拨进苏晓雨的碗;高考失利时,她抱着女儿在雨里走了三站路;就连晓雨初恋,她塞给男孩的红包里也写着“对她好点”,她以为这些细碎的温柔能垒成母女的堡垒,却在晓雨二十岁生日那天轰然倒塌——晓雨指着电视里寻亲成功的女孩,红着眼喊:“我妈当年要是没把我送出去,也会这样爱我。”
苏梅攥着泛黄的领养证手发抖,第一次走进晓雨房间,衣柜深处的铁盒里,是她省吃俭用买的钢琴、晓雨扔掉的旧玩偶,还有一张被划花的全家福,晓雨笑脸旁写着“假的妈妈”,数十年攒下的爱,碎成玻璃渣。
命运却在社区养老院给她开了扇窗:总盯着她发卡看的女孩李念慈,颤抖着摸上她眉心的痣时突然哭着喊“妈,我找了你好久”,原来当年医院抱错的,是她的亲生女儿,李念慈的笑像暖阳,记得她爱吃的桂花糕,会叠好她皱巴巴的衣角,深夜咳嗽时端来蜂蜜水——原来被爱是这样的,不用讨好,不用卑微。
可晓雨突然回来了,染着栗色头发,攥着银行卡说“妈,借我十万结婚”,苏梅望着她,只淡淡说了句“我不是你妈”,晓雨歇斯底里:“苏梅!你凭什么不要我?”她不知道,晓雨转身后蹲在楼道里哭,翻出全家福想起小时候发烧,苏梅背着她跑了五里路,笑着说“晓雨不怕,妈妈在”。
如今苏梅躺在手术台上,成功率不到五成,病房门被猛地推开,晓雨头发凌乱,攥着泛黄的纸:“妈!我找到了!当年你送我去福利院,是因为爸欠赌债怕他们带我走……我错了!”苏梅睁开眼,看着哭成孩子的晓雨,又想起门外攥紧拳头的李念慈——命运的审判台前,她该把最后的机会留给伤她至深的养女,还是给了她温暖的亲生女儿?“妈妈”这个称呼,究竟是谁的专属?